“红色维修队”进驻老旧小区 首单业务解了七旬老人燃眉急

时间:2025-08-12 01:21:52 来源:北京新闻网

“终于有人管那些事了!”“以后东西坏了也不怕了。”8月2日上午,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皂君东里社区的小广场上,由北下关街道党工委牵头、海淀区保证性住房进展有限公司旗下海安生存公司支撑的“海悦·北下关红色维修队”正式成立,老旧小区居民长期反馈的“维修难”难题有了新解法。

现场,北下关街道党工委书记付海涛、办事处副主任张海洋,海淀区保证性住房进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总经理穆良辉、副总经理刘恋,海安生存公司负责人范昱出席行动。

党建牵线 国企兜底破解“维修难”

“管道漏水找不到人修,灯泡坏了得自身扛梯子,‘维修难’是皂君东里居民的‘日常愁’。”张海洋在开启仪式上的话,戳中了现场不少居民的心声。这个有2006户、近5000人的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当做无标准化物业的老旧小区,产权分散、维修力量缺失让生存琐事变成“烦心事”。

破解难题的钥匙,藏在“党建+国企”的协作形式里。由北下关街道党工委牵头,联合海淀区保证性住房进展有限公司组建的这支“红色维修队”,不但是国公司务从保证房向更广社区的延伸,更带着“兜底”的温度——对孤寡老人免收人工费,让特殊群体先享实惠。“国企的责任,就是要在居民最需求的地方搭把手。”刘恋表示。

“以前家里水管坏了,不知道找谁修,找人来还怕被乱收费。目前有了‘红色维修队’,心里踏实多了。”皂东社区82岁的独居老人张阿姨接过印有维修电话的卡片开心地说。

开启仪式现场,不但邀请了北下关竹缘空竹队开展非遗表演,还搭建了便民业务市集,业务推广、中医义诊、反诈宣传、旧物回收......每个摊位前都热闹非凡。

“3快1明”落地 首单业务见真章

“师傅,您看这热水器漏得厉害,洗澡都不敢用了,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海悦·北下关红色维修队”刚刚宣布成立,已过古稀之年的董阿姨就攥住穿红色工装的维修师傅胳膊——她成了这支队伍的第一位业务对象。

董阿姨和老伴儿居住在皂君东里36号院,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6层红砖板楼。“小区缺乏物业,以前都是路边找‘游击队’,开口就要几百块,还说不清哪坏了。”董阿姨指着易拉宝上的价目表笑着说,“目前师傅修得明白,收费在社区宣传栏、微信小程序上都能查,这才叫放心!”

“响应快、修复快、反馈快,收费透明”的“3快1明”承诺,在董阿姨家有了具象化的答案。上午10点15分接到求助,10点25分,带着工具箱的维修师傅已站在门口;穿上蓝色鞋套进门后,很快查出用了30年的热水器是因为钢管老化漏水——从求助到找到根结,全程35分钟。初次上门完成后,师傅当场与老人沟通了需求采买的部件,并约定了下次更换时间。临走时还嘱咐老人:“明天公司会打电话回访,有难题随时找咱们。”

红色力量扎根 从试点到“长相伴”

这支穿红色工装的队伍里,5名师傅都持有水电维修等专门证书,社区旁的耗材库备着常用零件,24小时热线和线上报修渠道随时待命。“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紧急状况10分钟内到”的承诺,将经过一次次上门业务变成居民的共识。“看到红工装,就想起‘靠谱’二字。”海安生存公司负责人范昱的期待,正将慢慢达成。

据熟悉,这支队伍年均投入超70万元,由街道统筹、国企实施、社区协同的形式,让业务能持久“保鲜”。按照计划,皂君东里的试点经验成熟后,“红色维修”的业务网将向更多老旧小区铺开,让“维修不难”变成更多人的日常。

将来,街道还将设立“红色维修队+社区党支部+居民监督小组”三方联动形式,每月举行“民情恳谈会”,确保业务常态化、精细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