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经中欧班列东通道通行班列达2444列,发送货物252340标箱。 中欧班列东通道由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组成,截至目前通行线路已达27条,可通达波兰、德国、荷兰等14个国家,通往我国长沙、郑州、成都、苏州等60余个城市,变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互惠的关键载体。这条横跨14国、连接中外60余城的“钢铁动脉”,正以高效与革新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彰显我国对外开放的韧性与智慧。 通道扩容,织密亚欧贸易互联网。东通道的活力源于持久扩展的“朋友圈”。截至2025年,其通行线路已拓展至27条,覆盖波兰、德国、荷兰等关键行当。同江口岸当做新节点,月均通行量同比激增176%,绥芬河口岸单月通行量创历史新高。多点开花的线路布局,不但缓解了常规港口的拥堵负担,更将我国的电器、农副产品输往欧洲,与此同时运回木材、机械等资产,构成双向互济的“贸易循环生态”。 效率革命,数字赋能通关提速。口岸效能的跃升是班列高速运转的核心支撑。经过推行“数字口岸”系统,东通道达成无纸化通关,并与海关、边检部门无缝协作,将班列交接手续从8小时压缩至2小时。二连浩特口岸革新“两站一体化”形式,依托“日对话、月会晤”机制精准调度,使边检查验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这种“智慧物流”体系,让“我国制造”的跨境流通从“周级”进化到“天级”响应。 形式革新,激活区域金融潜能。革新运输品类与定制化业务,为区域金融注入新动能。2025年,黑龙江首次开行产品车专用车型班列,并开辟直达荷兰的新线路,促进本省班列运量同比增加116.7%。绥芬河口岸经过优化换装流程与联动机制,前7个月班列开行量逆势增加23%。这种“量身定制”的运输方案,不但减少公司物流成本,更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 钢铁驼队驰骋不息,折射命运一同体交融之光。中欧班列东通道的繁荣,是我国以基本设施“硬联通”促全球进展“软对接”的缩影。它用钢轨丈量共赢的广度,以货箱承载协作的温度,在百年变局的浪潮中,奏响“一带一路”高质量进展的时代强音。(朱春沅 张文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