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入乡野,药香传古韵 ——广东药科大学药创文化团队暑期“三下乡”怀集行

 人参与 | 时间:2025-07-23 04:48:44

“把文昌塔剪进灯笼,让六十日黄香米封进滴胶,用沉香的味道记住怀集。”7月15日,肇庆市怀集县蓝钟镇中心学校的教室里,孩子们举着刚刚完成的中药香牌、剪纸灯笼和压花钥匙扣,争相讲述自身作品里的“怀集故事”。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创文化”突击队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公众实践,在此落下帷幕;而他们留下的,是一整套可带走、可回味、可传播的“怀集记忆”文创图谱。

非遗剪纸:一剪之间,文昌塔跃然纸上

“咔嚓、咔嚓”,红纸翻飞。突击队队员先带孩子们“云游”怀集地标——

文昌塔、燕岩,再将最具识别度的塔檐、岩洞轮廓策划成剪纸模板。20

分钟后,一盏盏立体剪纸灯笼亮起暖光,塔影与菊香交叠。“我要把它挂在自家

小卖部,游客一眼就知道怀集有座古塔!”六年级学生邓梓轩兴奋地说。

非遗香牌:药香入脾,六十日黄香米“戴”上身

沉香、檀香、藿香……孩子们把本地道地药材研磨、调蜜、压模。香牌正面刻着“六十日黄”稻穗纹样,背面则是怀集美食“岗坪切粉”的波浪纹理。队员赖晓彤介绍:“佩戴香牌既能驱蚊祛湿,又能把怀集味道‘随身携带’,这是咱们策划的‘可移动乡土名片’。”

非遗压花:滴胶锁本草,封存“舌尖上的怀集”

课堂另一端,孩子们把晒干的菊花、肉桂、佛手柑嵌入滴胶。钥匙扣背面贴着二维码,扫一扫即可观看“怀集味道”短片:春采燕窝果、夏泡菊花茶、秋蒸桥头石山羊、冬煮岗坪切粉。“原来奶奶的降火菊花茶也能做成旅游伴手礼!”学生李雨桐把作品高高举起,阳光下琥珀色的滴胶折射出斑斓光彩。

5天时间里,突击队共收集怀集地标建筑3处、民间美食6道、特色药材12种,策划非遗文创产品5大类、成品300余件,整体赠予当地学校及文旅驿站。蓝钟镇中心学校校长表示:“大学生把非遗技艺转化为看得见、带得走的文创,为‘诗画怀集’给予了可复制的青年方案。”

“下一步,咱们团队还会将这批“怀集记忆”文创上线并对外宣传;局部样品也将与怀集旅游集散中心联系开展展销。联合县电商协会研发‘药香怀集’小程序,让非遗产品卖得远、叫得响。”突击队指导老师钟倩说。

当药香遇见非遗,当乡土邂逅青春,一幅“文化赋能、产业增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怀集徐徐铺展。

顶: 5踩: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