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感万物·联创将来”
时间:2025-09-06 00:23:05 出处:套餐阅读(143)
“智感万物·联创将来”,2025第五届“感知领航”传感器与物联网革新应用大赛,已正式开启!现面向传感器产业广泛征集革新工程,诚邀广大公司踊跃报名。
“感知领航”介绍
“感知领航”优秀工程评选是目前国内感知领域最具专门性和作用力的评选行动之一,旨在促进智能感知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化进程,奖励在技术革新及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进展中做出贡献的公司和个人。自2020年起,已持久胜利举办四届,一大批“隐形冠军”公司荣获奖项荣誉,以此为起点,从幕后走向产业重视的视野,革新实力获取广泛展现。
第五届“感知领航”优秀工程评选行动由我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主办,矽知科技承办,传感器专家网给予数字系统支撑,将联合产业公司、高等院校、探讨机构、产业咨询伙伴、专门媒体等,面向全产业征集“优秀工程”,鉴于深度调研、走访和权威专家评审,从不同维度展开评选,探究品牌产品和工程背后的革新力量和进展动向。
工程申报长处
超百家金融机构,密切协作
凭借产业作用力和号召力,“感知领航”与百余家科技领域投入机构密切协作,一同寻找极具革新活力和商业价值的将来新星,并给予资金支撑、革新创业辅导、孵化支撑,促进新兴公司技术落地与商业化。
业内最大展会系统,全面展示
“感知领航”品牌自成立起,深度绑定我国感知领域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全面、对产业进展作用力最深远的展会。——“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 Shenzhen2025。展会将为获奖公司给予展示系统,借助更大的人流量,在产业链齐聚的系统上,呈现技术、应用长处,在产业内塑造品牌。
全产业生态系统,全程支撑
大会还将依托主办方我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的产业资产,借助承办方矽知科技的应用端对接业务,设立起传感器产业界强大的业务系统,为入围公司给予产业应用端对接与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对接,协助公司精准获取商机与进展机遇。
此外,“感知领航”与高校、专家、公司保持密切协作,一同发掘工程、推进应用。借助本届大赛,将重新联合搭建产学研用协作系统,促进技术沟通,寻找革新突破。
全渠道专门媒体,宣传曝光
自报名阶段开启,将针对参与公司,开展线上线下,多媒体矩阵全渠道宣传。传感产业专门媒体“传感器专家网”“感知芯视界”等,将开展全程报导,与此同时联动业内大咖,革新视频形式,同步开展社交媒体推广和社群推广。
线上长期曝光的与此同时,组委会联动全国协作伙伴,同各省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投入机构、联盟专委会等协作,在线下行动期间持久开展推广。此外,本届“感知领航”还将把作用力向产业链扩散,联合产学研专委会、科研院所、高校校友会等开展定向传播推广。
往届颁奖现场
奖项设置及权益
入围复赛
①产业应用端对接机会
②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对接业务
③感知芯视界等产业媒体矩阵系统宣传
④投融资对接业务,优先对接“大赛协作基金池”,总规模数亿元风投入金
⑤落地方针梳理及申报咨询业务
⑥孵化器给予工位免费应用权益
入围决赛
①产业应用端对接机会
②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对接业务
③感知芯视界、传感器专家网等产业媒体矩阵系统宣传
④投融资咨询对接业务,优先对接“大赛协作基金池”,总规模数亿元风投入金
⑤落地方针梳理及申报咨询业务
⑥孵化器给予工位免费应用权益
⑦免费参与联盟机构的全年的产业链对接沟通行动
⑧大赛协作银行择优给予优先贷款授信支撑
⑨决赛工程公司自动进入《我国传感器产业生态进展年度汇报》推荐名单
获奖权限
除上述业务外,获奖公司还将额外获取以下权益:
一等奖:
①获奖公司将会获取1v1的投融资业务,并有机会优先对接数十亿的股权基金池
②获奖公司专访一篇,并发布至产业媒体矩阵系统
③传感器专家网数字化生态共建业务(1年)
④2026年Sensor SZ展会“感知领航”获奖公司现场展示
二等奖:
①获奖公司可参与联盟举办论坛的主题演讲1场
②6个月1v1的联盟资产对接匹配业务
③2026年Sensor SZ展会“感知领航”获奖公司现场展示
三等奖:
①3个月1v1的联盟资产对接匹配业务
②2026年Sensor SZ 展会“感知领航”获奖公司现场展示
参赛条件
产业链分类
芯片及传感器策划、传感器产品/模组、传感器应用、传感器业务(封测等)、系统集成等产业链分类
工程组别
· 潜力新星组(营收1000万以内,或尚未注册公司)
· 公司成长组
评选流程
01联盟官网线上提交
收集工程简介(500字)+公司介绍/工程商业计划书+参赛承诺书等
02初赛(10月)
由组委会专家组线上审核技术可行性与革新性,遴选出80个工程进入复赛。
03复赛(11月)
机构专家评委开展复赛路演及现场答辩的形式,最终选出40个工程进入决赛。
03决赛&颁奖仪式(12月)
机构专家评委开展决赛路演及现场答辩的形式。每个领域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
评审标准
评审组成
院士/教授、头部公司CTO、风投合伙人、应用端产业专家等
评审标准
——技术革新性(30%)
可否突破产业痛点(如自主知识产权、低功耗、高精度等)
——商业化潜力(25%)
行当规模、商业形式清晰度等
——公众价值(20%)
国产替代、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贡献
——团队实力(15%)
技术背景与实施实力等
——现场体现(10%)
路演答辩成效
熟悉更多或咨询工程报名,请参阅公众号“物联网与传感器产业联盟”或联系:蒋先生18350314122(微信同号)